【每日一习话】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
习近平: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这一年发生的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让人揪心,令人难过,但一幕幕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这段话出自2022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滋养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过去几年,在发表新年贺词时,习近平主席总会深情回顾一幕幕彰显民族精神的感人场景。从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到用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从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到在疫情防控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从同心协力抗洪救灾的广大军民,到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倾情奉献的凡人英雄……每一个场景总能激荡起我们内心的感动与力量。
回首2022年,千千万万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北京冬奥赛场上,奥运健儿奋勇拼搏、争金夺银,让我们感受到全力以赴、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在泸定地震发生时,为了让下游村庄免受洪水威胁,水电站员工不顾危险逆向而行、拉闸泄洪,彰显了恪尽职守、义无反顾的中国精神。面对熊熊山火,成千上万名群众主动出战、团结作战,成功阻断山火蔓延,书写了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中国情感……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总能让人倍感温暖、充满力量,更加坚定我们前进的信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充满光荣与梦想,也有不少风浪与挑战,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前进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我们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攻坚克难、奋进拼搏,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本期解读: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
军援捉襟见肘,美国动用以色列库存援助乌克兰******
中新网1月18日电 据《纽约时报》当地时间17日报道,美国和以色列官员表示,五角大楼正动用美国储存在以色列的弹药储备军援乌克兰,以满足乌克兰对炮弹的迫切需求。
据美国和以色列官员称,本次计划向乌克兰运送30万枚炮弹,目前约有一半已运往欧洲,最终将通过波兰交付。
报道称,乌克兰危机已演变为一场以炮弹为核心的“消耗战”。乌方武器弹药储备明显不足,只能转而使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捐赠的大炮和炮弹。然而,美国武器制造商的生产速度已经难以跟上乌克兰对弹药的消耗速度,捉襟见肘的美国只能通过利用储存在韩国和以色列的炮弹来继续援助乌克兰。
西方官员称,乌克兰军队每月大约使用9万枚炮弹,其使用量约为美国和欧洲国家炮弹生产量的两倍。为满足乌克兰的不断消耗,美国不得不动用库存。
据路透社统计,美国已向或承诺向乌克兰运送超过100万枚的155毫米炮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官员称,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以色列和韩国的库存。
弗吉尼亚州非营利智库CNA的俄罗斯军事专家考夫曼称,美国动用库存弥补差额,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是否是一个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还“值得怀疑”。
为避免破坏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以色列一向拒绝为乌克兰提供武器。但面对美国提出的弹药转移计划,以色列又不得不表示同意以避免和美国的关系陷入紧张。
以色列官员称,以色列从未改变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武器的立场,此举只是“让美国使用自己的弹药”。